国家食药监总局25日发布的新版婴幼儿配方乳粉出产答应检查细则,被业界称为“中国食物安全史上最严规范”。据统计,这是今年以来国家各部分出台的第十二部关于奶粉质量安全的“紧箍咒”。
“用制药规范办理奶粉”、“公司自建自控奶源”等一系列新规,能否带给花费者一桶“定心奶”?质量进步,奶价会不会涨?“最严规范”,会给中国乳制品工业带来哪些影响?记者对此进行了采访。
用制药规范管奶粉,能否提振花费者决心?
今年以来,国家有关部分一再出台进步婴幼儿奶粉质量、打造奶粉“中国队”的政策规则。据统计,仅联系质量安全方面的就有12次之多。
4月,国务院办公厅印发《2013年食物安全重点工作组织》,需求加速婴幼儿配方乳粉和质料乳粉等电子追溯系统建造;5月和9月,两度进步进口婴幼儿配方乳粉门槛;5月31日,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“药业规范”监管;6月、10月,两度制止贴牌、分装等方法出产婴幼儿配方食物;8月,发布128家婴幼儿配方乳粉出产公司信息;12月,接连出台了5个关于婴幼儿配方乳粉的文件。
其间12月25日出台的《婴幼儿配方乳粉出产答应检查细则(2013版)》,对公司质量安全办理、原辅料把关、配方办理、出产进程操控、查验检测才能等9方面进行从头规则,提出更高的需求,被业界称为“中国食物安全史上最严厉规范”。
业界教授以为,细化婴幼儿乳粉出产“参照药品办理办法”是新版细则最大亮点。其需求乳制品公司严厉执行损害剖析和要害操控点系统(HACCP)以及粉状婴幼儿配方食物杰出出产规范(GMP),施行掩盖出产全进程的质量安全操控。
中商流通职业推进中间乳业研究员宋亮以为,公司严厉依照CMP出产办理系统,将能从根本上进步乳制质量量,下降食物安全危险。“细则从出产、设备、质料、办理、职责追溯等方面都提出清晰详尽的需求,对管理出产环节乱象,进步花费者决心,甚至进步政府公信力,都有很大的优点。”
婴幼儿乳粉业大洗牌奶价是不是上涨?
新规的另一个着力点是严把奶粉原辅料关,需求主要质料为生牛乳的公司“自建自控”奶源基地,主要质料为全脂、脱脂乳粉的公司,树立质料供货商审阅准则。
业界教授以为,关于国内128家婴幼儿配方乳粉出产公司来说,“自建奶源”和“制药规范”两大规范极大地进步了门槛,估计会有三分之一因而退出商场。
业界人士介绍,一家中型的奶粉公司每年在检测环节上的费用已达数百万元,一旦GMP规范施行,还需树立产质量量全进程追溯系统、更换新包装、进步现有的自动化办理系统规范等,加上自建自控奶源基地的巨额投入,许多公司难以承当。
估计128家公司中的一些中小公司将被吞并、收买,还有一些将在这次审阅中退出婴幼儿奶粉商场,转产乳制品职业其他范畴。
对花费者来说,最为关怀的则是报价疑问。“新母亲”郁林说,反垄断罚单开出之后奶粉不涨反跌很给力,可是新政策出台,公司本钱进步,“等于又给了公司一个提价的理由,羊毛出在羊身上,只怕结尾仍是会转嫁到花费者身上。”
北京东方艾格征询乳业高档剖析师陈连芳以为,新政将致使工业向大型乳制品加工公司和规模化养殖场会集,他们的出产本钱进步了,奶牛、质料、设备大都是国外进口,将致使中国的婴幼儿乳制品报价上涨。
宋亮则以为,公司的出产本钱将有很大进步,可是不是会致使终端出售报价上涨还有待调查。“报价是由供求联系决议的,婴幼儿奶粉范畴自身利润率就比较高,本钱消化才能强,加上政府对报价的控制力度比较大,所以未必会致使出售提价。”
一家乳制品公司负责人说:“本钱进步了,但现在公司忌惮奶粉反垄断案的威力不敢提价,只能暂时张望。一旦有领头公司提价,其他品牌就会‘跟涨’。”
“禁令”不是“全能贴”国产奶粉“逆袭洋品牌”之路还有多远?
业界人士以为,具有健康、可继续的民族乳制品工业,才是国内花费者喝上“定心奶”的最有力保证。本次新版细则到下一年“上马”前,三分之一的中小公司将退出商场,腾出的20亿元至30亿元商场空白,究竟是中国品牌仍是外国品牌抢占,尚难猜测。
乳业教授王丁棉表明,在关于贴牌出产的洋品牌整肃中,从前猖狂的“专供中国奶”将会被清场。这些品牌退出后的商场份额,胜负未卜尚未可知,结尾是要看花费者的挑选。当前,国内销量最大的前五大洋品牌除了在一线城市牢牢守住外,二线城市和国内乳企的抢夺处于胶着状态,将来三五年内还将疾速下沉到三四线区域。
陈连芳说,中国花费者相对更喜爱国外品牌,“一旦洋品牌把出售进一步下沉到三四线商场,或将进一步蚕食国内乳企的商场份额。”
教授以为,无论是在工信部出台的“花费决心举动”,仍是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带队力推的国产高端商品,都体现了国内乳企意欲“逆袭洋品牌”的大志。但真实进步花费者的信赖度,还有很长的路要走,除了进步质量、加强监管,还需做实花费者监督、维权的机制。
宋亮说,如呈现恶性食物安全事情,不只要严厉冲击,还要把冲击进程、处理结果透明化,与花费者树立无障碍交流机制。
复旦大学教授顾晓鸣以为,要重塑花费者信赖,就要将国家管理职业乱象的决心和做法清晰传递给花费者。“既要做、也要说,让花费者实在感受到质量的进步,感受到国家重拳出击、管理奶粉职业的成效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