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2年以来,我国社会消费品市场回升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因素:一是春节和冬奥消费的带动比较明显。2021年同期,受就地过年等因素的影响,长距离出行大幅度减少,2022年虽然部分地方存在散发疫情,但是疫情防控整体上更加精准。从1-2月份情况来看,长途出行明显增加,但无论是铁路客运量还是民航客运量,相比2021年同期都是两位数以上增长,加之冬奥期间冰雪产品销售明显增加,带动了商品零售和餐饮业的增长。从数据上来看,1-2月份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了6.5%,比2021年12月份加快了4.2个百分点。餐饮收入同比增长8.9%,而2021年12月份同比下降2.2%,仅餐饮收入增长拉高社零总额增速比2021年12月份高1个百分点左右。大数据显示,春节期间滑雪运动装备和冰上运动类商品销售成倍增长,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“一墩难求”。
二是大宗商品销售和升级类商品销售在加快。新冠肺炎疫情下,居民短途自驾出行需求增加,对汽车需求扩大。同时,2022年前期“缺芯”情况在缓解,汽车供应也在增加,在二者共同作用下汽车销售增长。1-2月份,线上单位汽车类零售额同比增长了3.9%,而2021年12月份下降7.4%。同时,由于油价上涨助推了相关销售的增加。同时看到,1-2月份线上单位石油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25.6%,由于汽车和石油类商品销售增长加快,拉高了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,比2021年12月份拉高社零总额增速2个百分点左右。同时,升级类商品销售保持较快增长,带动了市场销售增加。1-2月份,金银珠宝类和家电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分别增长了19.5%和12.7%。
三是网上零售额助力作用比较明显。2022年网上年货节促销活动力度比较大,带动了相关销售的增长。1-2月份,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12.3%,比2021年12月份明显加快,表明我国消费市场韧性足的特点比较明显,消费规模扩大、消费结构升级态势没有改变。“随着经济持续恢复、就业扩大、居民收入增加、社会保障改善以及扩内需促消费政策效应持续显现,消费市场持续恢复态势有望延续。”付凌晖表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