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中心抗“疫”一线有这样几对夫妻,他们一方坚守在急救战线的岗位上,一方坚守在医疗卫生战线疫情防控的岗位上,他们每日与家人的相聚以小时计算,舍小家为大家,为疫情防控工作努力坚守着。
顾迎东正在协调负压车派车
顾迎东,中心急救科科长、第三党支部书记,平时承担着中心日常急救管理、长途转运任务的派车工作,疫情发生后,他又增加了各类疑似、确诊发热病人的派车、转运组组建、排班、转运情况汇总等工作任务。
年二十九开始,顾迎东就每日24小时连轴转,经常是电话接打到凌晨两三点,休息三四个小时又赶到单位关注日常急救运转工作。疫情蔓延,急救医生吃紧,他又二话不说直奔一线,恨不得将一天掰成两天用。
顾迎东的爱人是市一院ICU病房护士长,年前就一直坚守岗位没有休息过,顾迎东和妻子年三十都没有一起吃过年夜饭,偶尔打个电话也是没说上几句就有事挂了电话。疫情蔓延后,顾迎东的爱人主动请战,来不及告知他,就被安排到了医院隔离病房从事病人护理工作。这样一来,夫妻俩连见面的机会也没有了,他们一方坚守急救战线,一方坚守医院病房,疫情当前,他们舍“小家”为“大家”,无畏逆行,并肩战斗在医疗战线最前沿。
刘磊正在统计调度派车情况
刘磊,中心调度科科长、第二党支部宣传委员,承担着全市120急救电话的接警派车管理,全市120调度指挥平台的升级、维护工作,2019年以来,相继实现了中心“一张网、一个平台”的工作目标,完成了县区120急救站调度指挥平台的割接验收工作。自新冠肺炎疫情蔓延以来,刘磊又增加了发热病患的咨询、信息汇总、急救负压车的调度派车等工作任务,他每日紧密关注着调度信息平台,对每名调度员进行心理疏导,刘磊说“作为抗击新冠肺炎的前哨站,我们调度一定会认真值好调度和应急指挥班,保证疑似和确诊病例正常转运,保证日常院前急救。”
刘磊的妻子是市一院耳鼻喉头颈外科病房护士长,年前就一直坚守岗位没有休息过。刘磊和妻子年三十在家匆匆吃了一个年夜饭,就相互回到了各自工作岗位为疫情防控救治工作忙碌着。
马卿准备执行急救任务
马卿,中心车管科副科长(主持工作),第二党支部党员,平时承担着车辆管理工作,掌握着中心的车辆运行情况,但今年的春节对他来说就像一场“战斗”。为了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,他坚持奋战在一线,主动当起了救护车驾驶员。用马卿的话说:“我是一名共产党员,又是急救一线科室负责人,关键时刻我肯定要上。”
马卿的妻子是市一院护理部人员,疫情发生后,她主动请缨到医院发热门诊接诊病患,夫妻双方共同奋战在抗击疫情第一线。马卿只能在任务完成后通过手机给妻子留言几句:“夜里值班注意保暖,我在一线很好,你放心。”
张艳正在为转运返回站点的负压车消杀
张艳,中心科教科科长,第二党支部书记,北京协和医学院护理专业硕士研究生,负责中心的科研、培训及继续教育工作。中心发布疫情防控倡议书后,张艳积极请战加入了中心专职转运组,承担发热病人转运负压车的消杀工作。
张艳的丈夫是市疾控中心急传科的副科长,也身处疫情防控的第一线。夫妻俩经常数天都见不到面,两个年幼的孩子完全托付给了家中老人,但作为共产党员的夫妻,他们携手奋战在疫情防控一线贡献着自己的一份力量。
中心还有一对急救战线上的夫妻档,他们一个在调度一线派车,与焦急的病患进行沟通、安抚病患情绪,另一个在急救后方统计疫情转运情况,随时迎战发热病人转运工作。
杜玥正在用对讲机派急救负压车执行转运任务
杜玥,中心调度员,江苏省第二届应急卫生应急院前急救技能大赛个人二等奖,在调度岗位上已有14个年头,有着丰富的调度工作经验。
“您好,120!”“病人现在在哪个小区,具体什么位置?哪里不舒服?是否有发热和湖北接触史?”“好的,保持电话通畅,马上派出救护车。”
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,中心调度人员沉着冷静的接听处理了2000余个有关发热的问题的报警,维护了防控工作稳定。
“我们120调度员充分理解报警人的心情,为他们科普防疫知识,劝其不要恐慌,说明一般性发热不必坐救护车去医院扎堆,避免交叉感染”。调度员杜玥说。
陈生与转运组医生王家龙准备执行转运任务
陈生,中心办公室副主任,第一党支部党员,负责中心办公室外勤外联工作。陈生也是所在党支部第一批报名参加抗击疫情的人员,中心成立转运组后,将其作为第二梯队驾驶员后备力量参与发热病人转运工作。
陈生说:“我觉得作为一名共产党员,亲身参与转运工作很光荣,我和杜玥一起奋战在抗“疫”一线,坚守急救岗位,责任重大,使命光荣,家人为我们感到骄傲呢!”
在抗击疫情的战场上,连云港市急救中心还有许多冲锋在一线的急救人,他们无私无畏的坚守,让我们更有信心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!